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大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大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微信号:188969516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香港公司注册开户流程资料
复制微信号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企业IPO税务风险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一、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类型

(一)欠税补缴风险

从企业本身来看,未上市前制度规范和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层为减少现金流出企业,存在隐瞒收入、多计费用等形式降低报表利润,以达到减少税收支出的效果。这种行为一旦在税务稽查中发现,就会面临严重的处罚措施,影响企业的税务诚信。另外,IPO对企业的财务指标有明确要求,企业为了满足上市标准,平衡各年度的利润数据,可能粉饰业绩,例如通过关联方虚构交易业务、虚开发票、提前确认成本等。

(二)税收优惠依赖风险

对税收优惠产生依赖性,常见于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在一定时限内,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增值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因此,该类企业的财务数据表面满足上市要求,但去除税收优惠后,可能是业绩欠佳的局面,甚至亏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指出[1]: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实际操作中,税收优惠在各期利润中占比超过20%,就构成税收优惠依赖,会阻碍IPO的实施。

(三)重大税务处罚风险

依据《办法》中的规定,企业运营发展期间,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会影响IPO的实施,尤其是重大税务处罚问题。假设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不仅要补缴税款,还要缴纳罚款,形成企业IPO道路上的法律障碍。对此,企业应该保持谨慎态度,按照制度规范及时缴纳税款,避免因巨额税务处罚而上市失败。

(四)变更存在的个人所得税风险

企业IPO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变更自身性质,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这其中,整体变更税务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少企业忽视了个人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问题,没有按照税率20%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在审核材料时通常会发现上述行为,提示自然股东人重点关注,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五)其他风险

一是延迟纳税风险。部分企业通过拖延纳税时间,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常见做法是没有按时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或者利用预收账款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一旦税务部门发现,企业会受到处罚,阻碍正常上市。二是纳税申报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逾期申报,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纳税申报工作,例如纳税资料报送不及时;②不申报或申报不实,易诱发偷税行为,不仅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如下:①缺乏纳税意识。例如企业没有自觉纳税的行为习惯,没有认识到税收的权威性;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少缴税款或违法递延缴纳税款不会被检查出来;还有部分企业对自身的权益和义务掌握不全面,只遵从对自身有利的税收法律法规。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层只重视对企业有直接利益的决策,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既没有设置税务岗位,也没有专职人员[2]。③风险管理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内控不到位。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内审机构,但没有发挥出监督管理的作用,工作受到领导层的干扰,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④专业人才缺失。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上,职责定位不明确,在大量财务、税务工作中,没有时间学习和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二)客观原因

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如下:①税收政策变化。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三个特点,企业纳税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税收政策也会变化,企业没有及时调整涉税业务,纳税行为就可能从合法变为不合法,形成税务风险。②涉税信息不对称。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和税务机关之间,由于涉税信息不对称,会带来税务风险[3]。③税收征管效率低。个别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企业上市,对于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企业IPO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

对于IPO企业的领导层而言,应该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我国证监会对企业IPO的审核越加严谨,提出的税务问题不断增多,不少企业因税务问题无法解决导致上市失败或撤销材料。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要加大税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管理层从意识上重视税务风险,保持前瞻性的眼光,确保涉税业务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建设依法纳税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避免产生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心态处理税务工作。

(二)优化内控环境

第一,建立专门税务机构或税务管理人员,直属财务总监统一管理;在岗位设置上,主要包括税务核算岗位、资料保管岗位、政策跟踪岗位、业务处理岗位、税务规划岗位等;还要明确岗位责权利,在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状态[4]。第二,提高人员专业能力。一方面要改进聘任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涉税法律法规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培训团队,定期向员工解读新政策、学习新方法,促进工作技能的提升。第三,实行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科学的考评指标,提出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内控工作顺利开展。

(三)准确识别风险

结合以往实践,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点,主要包括如下:①清产核资、评估增资;②调整收入和利润;③企业的重组改制;④发票问题。以发票的使用为例,企业可能存在发票入账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发票一直是审核重点。我国在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使用中带来的风险,直接影响高层领导和企业发展,成为上市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构建信息系统

企业IPO过程中,应该分析自身的特点,从经营、管理原则、业务活动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其贯穿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该系统的构建要求如下[5]:①系统中要包含纳税申报、缴纳、税基计算、税务信息收集、税务资料管理等内容;②及时更新最新的税务政策,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管理;③针对涉税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实现IPO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程化管理。

(五)加强监督反馈

税务风险管理具有全方位、动态性的特点,因管理人员疏忽、内控机制不完善,可能带来管理漏洞。对此,企业应该加强监督和反馈,其一建立税务风险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内控工作有序进行;其二建立税务风险内控反馈机制,定期提交税务工作报告,既要对涉税工作进行及时准确记录,又要总结税务处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IPO关系到长远发展,加强税务管理才能实现成功上市的目标。就目前而言,企业IPO中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欠税补缴风险、税收优惠依赖风险、重大税务处罚风险等。文中分析了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只有树立风险意识、优化内控环境、准确识别风险、构建信息系统,并加强监督反馈,才能提高税务工作质量,为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税收优惠政策不合法性 ipo被否

为保持税收征管的统一性,减税、免税、退税等审批权向来集中在中央,或需在中央授权的范围内办理。但基于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考虑,地方政府越权批准税收减免、缓缴、返还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对拟IPO企业审核的影响来看,地方政府越权发布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一是守法经营问题,享受地方政府制定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法律法规虽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越权变通税收政策,但对于地方政府制定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且企业享受该税收优惠的行为性质并无明确界定。从案例来看,多数企业大胆承认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存在法律风险。但同时会强调以相关优惠为依据地方性规定所获得,在当地普遍适用,发行人并无主观过错,因此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按照通常做法,发行人会取得地方税务机关出具的发行人在报告期内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证明。

如证监会在麦捷科技第一次反馈重点问题第十六条时问道:“2009年前,发行人根据深圳市地方性规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该优惠政策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上述‘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事项是否构成发行人的重大违法违规发表明确意见。”发行人律师对此回复:“发行人所享受的‘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系根据深圳市地方性规定所获得,并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但其系深圳市普遍现象,并非发行人所独有,发行人并无主观过错。”

二、关于发行人经营成果是否对税收优惠存在严重依赖。发行人一般会详细披露报告期内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的金额及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综合分析税收优惠对发行人收入的影响。另外,为进一步消除该等具有不确定性的税收优惠对收入的影响,发行人会根据相关要求,把已享受的缺乏法律依据的税收优惠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申报期间存在大额税收滞纳金 是否都ipo有影响

申报期内不能受到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但作出该处罚决定的部门能够书面证明该项违法行为不构成重大违法行为的除外),但滞纳金属于占用国家资金而按照每天千分之五支付给国家的利息,并非行政处罚。对IPO的具体影响还要视情况具体分析。

税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予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

随着入世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相继出台或将要出台一些税收调整政策。这些政策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些影响正日益显现。

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进行调节。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的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征收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曾是我国税收收入中最强劲的增长点。1991-2000年的10年间,沪深股市提供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总额达1461.58亿元,年均递增210.39%。此外,证券交易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0.13%提高到2000年的3.78%,是前5年该税总量的5倍。财政部决定,从2001年11月16日起,A、B股交易印花税税率分别由4‰和3‰统一降为2‰。这一政策出台,其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印花税税率下调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其次,印花税税率下调符合国际趋势,有利于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竞争力,从全球范围内吸引投资。

中国股民感受最直观的恐怕还是印花税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作用,而国际上亦如此。部分国家仅对卖方征收印花税或交易税,而对买方免征;同时,部分国家按证券持有期限的不同,采取差别化税率,对持有期限较长的投资者课征较低税率。当市场低迷时,适当降低税率可以活跃市场交易,而当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骤增时,适度提高税率又可以抑止过度投机。这样,证券市场的非正常波动受到抑制。

不过,在经济全球化和增强本国证券市场竞争力的压力下,税赋从轻是近年全球证券市场税制的总体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征税其实是证券市场的一种资金净流出,因此过高税率会在证券市场中产生一个巨大的资金漏斗,影响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次,征税提高了资金的交易成本,导致资金回报率下降,抑制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而影响一级市场的发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法国与德国,高企的证券交易税曾使证券市场发展缓慢,企业筹资困难。于是从1983年开始,法国对证券投资实行优惠税收,德国也于80年代取消了证券交易税,两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迅速增加,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与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国际竞争力也迅速提高。新加坡从2000年6月30日起取消原征收的0.2%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尽管政府预计因此会少收税约7000万新加坡元;香港也拟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0.25%下调至0.225%。这一系列的下调,并不一定因为税率过高引起,但税收的比较优势会影响全球的资金流向。

印花税税率下调只是证券税制改革的第一步,随后可能进行的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将是复杂的。目前我国的证券税制结构比较单一,以印花税为主,且比重偏大,不利于实现对证券投资收益的调节。因此,为实现税负公平,就要建立完整、系统的证券交易税制体系。一方面,应拓展税基,证券交易税种应不再实质性地限定在流通股的转让方面;另一方面,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实行差别税率,或是开征资本利得税取代印花税。当然,在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时,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力。

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是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趋势。有人认为,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但矛盾和障碍很多。

首先是“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等等,这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这显然在目前我国还不完全具备。

其次,开征资本利得税必须充分估计到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我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于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因此在国内设立资本利得税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目前印花税率本已较高的情况下,设立该税种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增税的印象,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振荡。

再次,开征资本利得税需要证券交易税制整体调整的配合。从全球税收制度与全球证券市场税收体系的变革上看,资本利得税只是税收制度的一个环节,其核心功效仅在于重新调整证券投资收益,若只开征此税也无法作到拓展税基、降低税负的效果,还需要有行为税等其他税种的配合,而我国在短期内大幅度调整税制的困难较大。

最后,即使开征资本利得税,也宜采取轻税、差别税率原则。如美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允许以证券投资利得弥补其纳税年度的经营亏损,未冲减的损失可以在限期结转至以后年度冲减;在日本,除被视为营业交易或营业分配的证券利得外,对出售证券的资本利得采取免税的政策,其课税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大额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同时,各国对资本利得税一般采取差别税率,如法国以2年为界限区分长短期证券,长期证券交易的资本利得税只是短期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的60%。这种差别化的资本利得税制对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有重要推动作用。

显然目前我国不具备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基础,但从长远看,随着证券市场结构逐步完善、投资行为日趋理性化,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资本利得税很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

国家向上市公司开征的税收包括流转税和所得税。经过1993年的税制改革以来,流转税的税率以及征收管理模式基本是稳定的,而历年来,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所得税都是执行33%的名义税率,而实际上通过减免、返还等形式执行着15%的实际税率,造成这种状况除国家对某些行业或某些地区的政策性扶持给予的优惠政策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越权审批的情况存在。2000年1月11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00)2号文,规定各地区自行制定的税收先征后返政策,从200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执行,即由大多数公司实行名义上的33%、实际15%的所得税率,到必须从名义到实际都为33%。据统计,在2001年我国沪深两市的113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73家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占公司总数的68.2%。这其中包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开发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司。而享受“先征后返”优惠政策的公司占上述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司总数的31.4%,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但是从这样的结构来看,受到财政部通知影响的上市公司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但另外500多家享受其他所得税优惠的上市公司,则不受此通知限制。因此,明年我国上市公司中仍会有一半以上可以继续享受税收优惠。而这一政策,对受到财政部通知影响的约20%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带来了影响可谓不小。此外,2001年第4季度公布的另一项政策,即从今年起,所得税由原先纯粹的地方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且明确中央与地方各得50%。如此以来,即便各地政府先按33%征税,但其中的16.5%被中央收走了,想要再像以前那样返给上市公司18%是不可能的。这对于一些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上市公司来说,影响可能出乎意料地大。

入世后,为履行承诺我国将会逐步降低关税,不断出台的税收政策将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及其股价和市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关税限制为0-65%,平均为5%;工业品的关税约束为0-47%,到2004年、最迟不得超过2010年将平均降为8.9%。这种关税约束对民族产业影响最大的当属农业和汽车工业。

另外,2001年末公布的另一项降低关税的举措是: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电子产品关税总水平由原来的16.2%降低到10.7%,降幅达33%。2003年大部分信息技术产品将实行零关税;2005年所有信息技术产品将全部实行零关税。这些政策对于因生产、组装或固定资产投资等需要进口此类产品的上市公司不啻为一个利好,而对于生产、研制或经营相似产品的上市公司则可能是一个打击。

此外,为迎接入世挑战,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还会有一系列税制改革措施出台。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官员透露,我国将在如下几个方面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并用产业导向性的优惠税收政策替代目前的外资企业普遍优惠税收制度;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改革;调整消费税税目,同时相机出台一些新的税种。另外,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卫生、环保等产品将实行差别性进口税收政策,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这些税收政策从总体上对国内上市公司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出口产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是比较有利的,有助于它们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大吗、税收政策变动对ipo影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作者头像
恒睿香港公司注册创始人

上一篇:企业如何选购税收政策(企业如何选购税收政策的产品)
下一篇:今年房屋税收政策是多少(今年房子税收)

发表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88969516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香港公司注册开户流程资料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188969516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香港公司注册开户流程资料
一键复制加过了
18896951607
微信号:18896951607添加微信